藝術家介紹
Yi-Ting Su 蘇誼亭
將纖維材質視為一種載體,承載記憶圖像,再現生活中的清楚與模糊的眼光。
藝術媒材 | 複合媒材 |
---|---|
所在地 | 台灣 |
出生年 | 1989 |
我的創作關注於將纖維圖像與繪畫作為載體,承載觀看的城市風景,在時間性材質與繪畫材料反覆堆疊形式中,再現生活中清楚與模糊的眼光。觀者瀏覽畫面,從熟悉的城市風景影像連結自身經驗,在繪畫與纖維圖像中想像畫框內外的意義與關係。
很多人說「看風景」,若就字面意義來說,可能是欣賞風景、觀看風景、隨意看風景、欣賞眼前的景象、凝視眼前的景象;也有些其實沒有在看風景,只是眺望遠方等等。「風景」普遍定義為自然界的景物,大自然的風光。風景作為藝術作品的內容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它實際上體現了人對自然的探索,當我們面對一張風景繪畫時,可以看到風格、語言、形式的種種多樣性,經由解讀它背後隱含的美學概念以及不同的文化軌跡。
《 創作理念》
很多人說「看風景」,若就字面意義來說,可能是欣賞風景、觀看風景、隨意看風景、欣賞眼前的景象、凝視眼前的景象;也有些其實沒有在看風景,只是眺望遠方等等。「風景」普遍定義為自然界的景物,大自然的風光。風景作為藝術作品的內容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它實際上體現了人對自然的探索,當我們面對一張風景繪畫時,可以看到風格、語言、形式的種種多樣性,經由解讀它背後隱含的美學概念以及不同的文化軌跡。
「城市日常系列」
累積了一段創作時間後,無形間,「窗」在我的作品中成為重要的腳色。創作中將田野調查行動定位於我自身,當我的身體移動轉移,記錄我所見的城市風景,與其說我在看風景,不如說我在風景裡體驗風景。畫面中建物消融在霧茫茫的雨景裡,圖像也隨著交通工具的移動逐漸消失,如同都市更新和鐵路高架化後,建物與人曾經存在的痕跡也會消失。
「背面風景系列」
位於鐵道車站兩旁的「房子的背面」,隨著車站經濟發展興盛與衰落,鐵道旁的樓房有著不同的城市風景。雨水落下,樓房消融在風景裡;影像在交通工具移動的過程中消失不見。隨著都市更新、鐵道高架及地下化,這些人曾經存在的城市風景將消逝殆盡。紙纖維棉絮如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散佈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裡。
我在觀看的過程中發現,「風景窗」本質上是由許多窗口組成的,我從自己的窗口望著別人的窗口,在看見以及看不見的城市中照見自己的生活。乘坐交通工具時,我觀看窗外的風景,特別是相較於光鮮亮麗新穎的高樓,位於鐵道車站兩旁的「房子的背面」有著堆砌的貨櫃組合屋、樓梯管線錯綜複雜的牆面、向原有建物範圍外拓展的曬衣私領域空間、個人物品堆疊囤積的秘密基地等等城市剩餘物質,構成了「背面風景」。但隨著都市更新、鐵道高架及地下化,很快地這些曾經存在的城市風景將消逝殆盡。
這些由城市剩餘物質所構成的不合群建築,讓充滿高樓大廈的城市風景有了生機。門框油漆脫落、鐵窗鐵桿生鏽等時間淬鍊下的反應物,無不是舊物件和空氣、時間發生化學變化的真實狀態,我深深被這些城市剩餘物質吸引。
人生活在城市中、樓房裡,以眼睛或是相機作為觀景窗,觀看城市風景。行走於街道可以觀看都市樓房,成為城市風景;居住於建築物中,透過鐵窗、欄杆能觀看建築物之外的城市風景。作品中我使用紙纖維作為媒材,將纖維材質視為一種載體,承載記憶圖像;以繪畫描繪城市樓房輪廓,再現生活中的清楚與模糊的眼光。
我認為乘坐火車時,車廂門打開的瞬間,就像是進入不同地區的入口,探索樓房巷弄間不同的故事。觀看沿途的城市風景,並以纖維圖像與繪畫的形式創作「背面風景」系列作品。
我透過相機觀看並擷取日常生活中的風景成為圖像,圖像是記憶的再現,而拼貼與組構是圖像再製,為記憶與現實的再想像,再現我的城市風景。
「速寫城市系列」
我擷取在台北搭乘交通工具時拍攝的城市風景影像,呈現車窗外景物的速度感與腦中隱約記得的城市風景記憶。手繡風景讓線材與圖像產生晃動模糊的圖像,像是腦中快要消逝的記憶,兩者交匯出新的想像空間。多層的纖維圖像間彼此錯置交疊,如腦中混雜的思緒與記憶。
「1.85秒」
此系列作品以記錄快門時間為主軸,不僅止於對美麗景色的傳達與再現,更是為了超越攝影術駕馭下的自然,將視覺語言再度回歸人們心中的意象,與城市風景對話。在超速的時代,乘坐工通工具往來工作崗位的生活日常不停循環著,而路上的城市風景也隨著潮流不斷的演變。
「城市暫留」
作品《城市暫留》系列四件,皆為作者在北部乘坐公車時拍攝的窗外的城市風景。作品中清楚與模糊的建物圖像,呈現車窗外景物的速度感、車身晃動的身體感、腦中隱約記得的城市風景記憶也是時間感。作品中景物持續移動著,像是乘坐公車時,車窗外前方車輛的景象不斷倒退,讓人產生一種速度暫留、圖像暫留的效果。
遠看作品,畫面包藏了既清晰又模糊的衝突景象,清晰的部分以手工刺繡、車繡的方式,將建築輪廓繡於布面上;模糊的部分以布面轉印的方式呈現城市風景圖像。近看作品,光線引入布料與線材間,堆疊出「虛」空間,光影在其中流竄,線材與圖像重複堆疊產生連結,兩者交匯出城市風景的想像空間。
作品中布面圖層與刺繡圖層重疊後,清楚與模糊的城市風景,像是腦中快要消逝的記憶,作者試圖以刺繡的方式勾勒出清晰的建築輪廓將模糊的記憶紀錄下來。《城市暫留》系列四件,分別選用四個顏色象徵生活裡的燈光,呈現人們生活的痕跡。
Work Experience藝術家簡歷
蘇誼亭 Yi Ting Su
學歷
2011,國立嘉義大學-美術學系畢
2014,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畢
個展
2022,「風景,不寂不徐-蘇誼亭個展」,isart,台北市,臺灣。
2019,「風景窗-蘇誼亭創作個展」,御書房生活藝術空間,高雄市,臺灣。
2016,「2016 臺南新藝獎」,飛魚記憶美術館,台南市,臺灣。
2014,「在路上,找尋遺失的美好:纖維圖像再製作為一種方法-蘇誼亭個展」,黑白
切藝文空間,臺中市,臺灣。
2018,「IN-N-OUT-壹計畫會聯展」,濕地 venue,台北,台灣
2018,「2018 高雄漾藝術博覽會」,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台灣
2018,「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系友邀請展」,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台
灣
2018,「2018 深圳文博會」,深圳會展中心,深圳,中國
2018,「2018 臺南藝術博覽會」,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台南,台灣
2018,「NANA-台日藝術家聯展」,黎畫廊,台北,台灣
2017,「總總-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 20 週年聯展」,臻品藝術中
心,台中,台灣
2017,「SIGNAL 信號-壹計畫會聯展」,新竹 241 藝術空間,新竹,台灣
2017,「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17,「2017 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深圳會展中心,深圳,中國
2017,「2017 寧波國際城市藝術博覽會」,寧波文化廣場朗豪酒店,寧波,中國
2017,「2017AArt 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豪華精選酒店,上海,中國
2017,「綠洲之境-駱志豪、蘇誼亭、陳薇文三人展」,102ART,台南,台灣
2017,「106 年全國美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7,「藝術南京‧2017 國際藝術博覽會」,愛丁堡飯店,南京,中國
2017,「台灣文創藝術博覽會」,台中軟體園區,台中,台灣
2016,「2016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16,「2016 成都城市藝術博覽會」,錦江賓館,成都,中國
2016,「2016 臺南藝術博覽會」,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台南,台灣
2016,「2016 臺南新藝獎」,飛魚記憶美術館,台南,台灣
2016,「第三屆李建中多元技法創作獎」,黎畫廊,台北,台灣
2015,「Hello !! Hello !!」,蘇試纖維圖像工作室,台中,台灣
2015,「201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15,「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寒舍艾麗酒店,台北,台灣
2014,「2014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台灣
2014,「黎畫廊第五屆壹計畫首部曲展覽」,黎畫廊,台北,台灣
2012,「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所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台南,
台灣
2012,「台灣工藝競賽」,新光三越,台北,台灣
2011,「國立嘉義大學美術學系 100 級畢業展-100%」,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台灣
2011,「嘉義縣環保再生藝術節」,嘉義縣政府,嘉義,台灣
2010,「第九屆彩墨新人賞」,臺中市文化中心,台中,台灣
2009,「全國大專院校數位彩墨大賽」,台南科技大學,台南,台灣
2009,「嘉藝百裝置藝術展」,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台灣
獲獎
2017,「106 年全國美術展」,水墨類-入選,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6,「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購藏計畫」,作品典藏,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
台灣
2016,「2016 臺南新藝獎」,首獎,飛魚記憶美術館,台南,台灣
2016,「第三屆李建中多元技法創作獎」,優選,黎畫廊,台北,台灣
2014,「黎畫廊第五屆壹計畫首部曲」,入選,黎畫廊,台北,台灣
2012,「台灣工藝競賽-創新設計組」,入選,新光三越,台北,台灣
2010,「第九屆彩墨新人賞」,入選,臺中市文化中心,台中,台灣
2009,「全國大專院校數位彩墨大賽」,第三名,台南科技大學,台南,台灣
2008,「國立嘉義大學校園建築體水彩寫生比賽」,特優,國立嘉義大學,嘉
義,台灣
典藏
2021 「背面風景-1」,私人收藏,台北市,臺灣。
2021 「扶桑花 01」,私人收藏,台南市,臺灣。
2021 「綠叢屋」,私人收藏,台南市,臺灣。
2021,「城市日常系列-8」,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20,「背面風景-3」,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20,「6.5 秒」,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20,「1.85 秒」,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20,「城市片段系列-7」,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20,「速寫城市系列-2」,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20,「速寫城市系列-6」,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20,「綠叢與貓」,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9,「速寫城市系列-1」,私人收藏,高雄,台灣
2019,「速寫城市系列-5」,私人收藏,高雄,台灣
2019,「城市日常系列-11」,私人收藏,高雄,台灣
2019,「背面風景-5」,私人收藏,高雄,台灣
2019,「城市日常系列-7」,私人收藏,高雄,台灣
2019,「綠叢與鐵桿」,私人收藏,澳門,澳門
2019,「背面風景-8」,私人收藏,台中,台灣
2018,「城市缺口-屏」,嘉義市立美術館典藏,嘉義,台灣
2018,「綠叢與城市」,私人收藏,新北,台灣
2018,「綠叢與窗」,私人收藏,新北,台灣
2018,「城市消融-4」,黎畫廊典藏,新北,台灣
2018,「2.5 秒」,私人收藏,高雄,台灣
2018,「速寫城市系列-3」,私人收藏,深圳,中國
2018,「0.5 秒」,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8,「背面風景-8」,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8,「城市日常系列-6」,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8,「城市粒子系列-5」,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6,「城市日常系列-4」,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6,「城市日常系列-5」,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6,「城市缺口-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台中,台灣
2016,「城市消融-2」,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台南,台灣
2016,「城市粒子系列-3」,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台南市,台灣
2016,「城市缺口-紛」,私人收藏,嘉義,台灣
2016,「框-網」,私人收藏,嘉義,台灣
2016,「城市缺口-絮」,私人收藏,嘉義,台灣
2016,「城市缺口-謐」,私人收藏,嘉義,台灣
2016,「城市消融-1」,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6,「城市粒子系列-4」,私人收藏,台南,台灣
2015,「城市片段系列-1」,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城市缺口-靜」,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城市缺口-擾」,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城市缺口-訊」,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城市缺口-剝」,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城市缺口-平」,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城市缺口-載」,私人收藏,台北,台灣
2014,「框-酷暑」,私人收藏,新北,台灣
2014,「框-錯視」,私人收藏,新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