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介紹
陳建志
手工吹製玻璃工作者 大學於工業設計系畢業後隨即前往新竹,師從玲瓏窯玻璃工房的林瑤農老師,學習玻璃吹製與熱塑技術至今第4年,現為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會員,作品曾獲金玻獎、台東工藝獎等,並於玻璃工藝博物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地展出
藝術媒材 | 玻璃 |
---|---|
所在地 | 台灣 |
手工藝始於生活,終於生活。本次的展覽,作家挑選了一系列的玻璃生活器皿,期以在時代演進的路上,循著歷史積累的智慧,發展出手工玻璃在今天的位置。
玻璃產業的歷史,追溯到十幾年前大量的玻璃工廠外移,留下了堆積的庫存及原料。此次展出器皿使用的「白」,便是將早期用於製作奶白色美術燈的原料,再次熔製而成。
主題「白的痕跡」,想要描述屬於台灣自產的白,不是飽和華麗的白,而是參有細小黑點、大小錯落的白,有著質樸的感覺,讓人聯想起台灣的民族個性。這樣的背景,呼應了同由繼承先民生活痕跡的展覽空間。
相較規格化的現代工業材料,使用帶有歷史的材料往往限制重重,舉如工法與現代生活機能銜接、重現古法原貌或是使用新科技的取捨、昂貴的整新費用等,處處挑戰製作者對人生使命的體現。但望一切煩惱化為無形的痕跡,透過人的雙手,成為一件件作品,呈現出最溫柔、親近人的一面。
玻璃產業的歷史,追溯到十幾年前大量的玻璃工廠外移,留下了堆積的庫存及原料。此次展出器皿使用的「白」,便是將早期用於製作奶白色美術燈的原料,再次熔製而成。
主題「白的痕跡」,想要描述屬於台灣自產的白,不是飽和華麗的白,而是參有細小黑點、大小錯落的白,有著質樸的感覺,讓人聯想起台灣的民族個性。這樣的背景,呼應了同由繼承先民生活痕跡的展覽空間。
相較規格化的現代工業材料,使用帶有歷史的材料往往限制重重,舉如工法與現代生活機能銜接、重現古法原貌或是使用新科技的取捨、昂貴的整新費用等,處處挑戰製作者對人生使命的體現。但望一切煩惱化為無形的痕跡,透過人的雙手,成為一件件作品,呈現出最溫柔、親近人的一面。